新闻来源:
https://www.gov.cn/zhengce/zhengceku/202505/content_7025606.htm
5 月 28 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《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》(本文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,具体内容如下: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党的二十大及相关会议精神,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,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,坚持创新引领、统筹谋划、因业制宜、安全有序原则,深化数字技术应用,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水平,推动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变革,培育新增长点,加快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发展,支撑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。
时间节点 | 关键目标 |
2027 年 | -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|
2030 年 | - 建立完备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,建成工业数据库 |
1.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:推动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创新路线图,采用 “揭榜挂帅” 机制突破高精度高速工业控制、智能设备集成等关键共性技术,提升设备自动化编程(EAP)、电子设计自动化等系统及软件水平,研制智能工控计算机、工业智能传感设备等关键工控设备及系统,鼓励产学研联合建设创新平台。
2. 先进通用技术推广:以整机产品创新带动产业链优化,打造先进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标杆,利用首台(套)等政策加快安全可靠设备和软件应用,推动智能感知、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实数融合应用创新。
3. 数据要素价值释放:引导企业建立数据管理制度,发展基于数据的新品研发、协同制造等新模式,推动电子信息产品向数据综合服务转变,支持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大脑。
4. 先进计算与 AI 赋能:推进先进计算技术在数据处理、设计仿真等方面的应用,鼓励企业打造行业级、场景级大模型,建设垂直行业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,推动创成式设计、设备故障预测等场景的深度应用。
1. 典型场景解决方案:面向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等刚需、高频、复杂场景,研发推广 “小快轻准” 解决方案,发布场景清单、典型案例和数字化要素清单,支持企业开发共享解决方案。具体包括先进计算、时空信息、通信设备、消费电子等行业的解决方案。
2. 产业链供应链智慧安全:鼓励地区制定方案,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化和安全化水平,发挥整机牵引作用,构建协同创新体系,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,支持龙头企业开发共享供应链平台。
3. 重点集群和园区智能化:支持国家高新区及重点园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建设数字园区,推动集群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,实现资源共建共享。
1. 高端产品智能化升级:推动智能产品创新研发,深化先进计算等技术在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的应用,发展智能传感器、可穿戴设备等,推动智能产品互联生态建设。
2. 打造转型标杆:推动关键工艺和设备数字化改造,鼓励企业部署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,建设智能柔性产线,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,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和 5G 工厂,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。
3. 培育融合产业:挖掘能源电子增长新动能,推动数智技术在锂电池、光伏产品研发及制造中的应用,推进智能功率预测等新模式,促进光伏发电和储能数据共享。
4. 碳排放管理:聚焦锂电池、光伏等重点产品,推动企业建设碳足迹数据和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平台,强化技术在碳排放监测预警中的应用,提升数据核算精准度和可信度。
1.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:统筹先进计算产业发展,推动高性能计算、智能计算等创新发展,完善边缘计算中心布局,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规模化应用。
2. 标准体系建设:编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,研制行业应用、典型场景等重点标准,制定数据标准,推动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,建立标准化工作组织。具体标准研制内容如专栏 2 所述。
3. 网络和数据安全治理:指导企业建立网络安全防护制度,开展分类分级管理,加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,研制重要数据识别标准,指导企业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,加强分类分级防护,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。
1. 培育服务商:推动服务商建立全栈式服务能力,开展分类分级评价和适配度测评,研制评价规范标准,发布优质服务商、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录。
2. 诊断评估:制定诊断评估实施方案,提供参考指引,引导地方建立长效评价机制,对重点企业 “建档立卡”,开展评估诊断和中小企业评测。
3.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:推动建立促进中心和中试平台,打造数据集、技术库等资源池,提升政策宣贯、人才培训等服务水平。
健全数据驱动管理体系:支持建设智慧平台系统,构建产业链 “一链一档”、企业 “一企一码” 画像数据库,研究构建运行监测指标体系,探索跨部门管理新模式。